際后村位于尤溪北部,左鄰厚豐村,右連集鎮(zhèn)所在地7公里,南邊是科竹村,北與南平市延平區(qū)太平鎮(zhèn)杉嶺交界至海拔1103米大峰山15公里。村所在地海拔為136米,屬低海拔地區(qū),適宜種植亞熱帶植物。全村總面積11。3平方公里,F(xiàn)有426戶,1685人。轄際下、東山寨2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西洋至彩城公路從村中境內通過,主干道全部實現(xiàn)水泥路。
全村地處低海拔地區(qū),氣候優(yōu)越,適宜亞熱帶植物的生產,土地面積16953畝,其中森林面積14303畝,耕地面積1409畝,森林覆蓋率為83%。是糧食和經濟作物主產區(qū),糧食以大面積種植水稻、甘薯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瓜類、鐵觀音茶葉、檳榔芋、京薯、豆類、蔬菜、玉米等。食用菌有蘑菇、香菇、木耳等。水果主要以柑桔、橙類居多,還種有蜜柚、蜜桃、李、萘等其他水果,面積達2350畝,產量達1175萬擔,曾被譽為水果之村。
際后村自古以來都被十三都片稱為經濟較為繁榮的村,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yè)有了新的發(fā)展。2008年全村社會總產值2790萬元,其中工業(yè)總產值834萬元;農業(yè)總產值19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23元。
改革開放以來,村級組織得到加強,多項獲得了縣鎮(zhèn)的表彰。村容村貌整潔,新村建設成績裴然,集中建設了際下、東山兩個居民點。新建房屋80余座,建筑面積達1。9萬平方米。改善了農民的居住條件。村里還新建了老人活動中心,成立了老人協(xié)會、紅白理事會、五顯宮理事會等,群眾組織得到進一步加強。
際后村水力資源豐富,際后溪是本鎮(zhèn)的主要河流之一,F(xiàn)有兩座中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達1125千瓦,年發(fā)電量近千萬度,并入省網直供,電力供應充足穩(wěn)定。飲水工程正在抓緊解決,不久的將來,村民都能用上清潔衛(wèi)生的自來水。本鎮(zhèn)第一大水庫——彩洋水庫的左右干渠通過際后村南北兩面達31公里,水源充足,可灌溉全村農田,惠及全村百姓。
舊時際后村和厚豐、科竹、后坪、樂洋、彩城、彩洋統(tǒng)稱為十三都。際下、后宅同轄一村,各取一字,故取名際后。解放初期,1961年,還成立了際后人民公社,上屬西洋區(qū)公所管轄,下管十三都片各村,后由于體制變革,于1963年撤銷人民公社體制,恢復際后村。際后村是十三都片較為中心,便設立了際后基點村;c村的建成,先后建起了“際后購銷站、際后信用站、際后糧庫、際后郵電所”等單位。由于形勢的變化,近年來,這些單位均已人去樓空,成為歷史。
際后村大部分為李、陳兩姓,約明朝豐年,李氏家族從安溪湖頭遷來,陳氏家族從南平遷來,吳家從彩城遷來,開墾荒地,定居繁衍。歷史上際后是人才輩出,自從明朝豐年間至清朝出過進士1人,秀才多人。解放后,陳克棉考入清華大學,據不完全統(tǒng)計,考入大中專院校達100多人。
際后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古建筑——五顯宮和觀音樓聞名全縣。這些古建筑雖然都毀于“文革”中,現(xiàn)已恢復全貌。宮樓內排列著華光大帝、千里眼元帥、順風耳將軍等精美木雕。顯現(xiàn)當時的木雕工藝和閩中古建筑風格。已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連接厚豐村鄭孔時大厝及大峰山旅游的又一新景點。
現(xiàn)今的際后村,企業(yè)發(fā)展迅猛,民營企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現(xiàn)有年產值1800萬元的宏業(yè)紡織有限公司、年產值111萬元的竹器加工廠;年產值48萬元的機磚廠;年產值500萬元的龍華腐竹廠和年產值100萬元的龍華養(yǎng)殖場各一家。安置村富余勞動力210人,使本村農民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門口上班。已建成科技興農、工業(yè)強村、和諧繁榮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