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興各自然村1950年隸屬于忠和鄉(xiāng),1953年改為和興農業(yè)合作社,始有“和興”這個地名,1958年改為和興管理區(qū),1961年后改為和興大隊,1984年后改為和興村民委員會,簡稱為“和興村”,F(xiàn)有面積6.5平方公里,轄田段、塘廈、石門隔、江屋、羅屋、馬屋等6個自然村,有廖、吳、江、羅、馬等五大姓氏,居民1100多戶,人口4400多人。原轄自然村饒建于1958年組件永定縣先鋒煙場時割出。
和興村現(xiàn)存較大規(guī)模的明清土樓建筑有50多座,如日三堂、永昌堂、奎聚樓、樹滋堂、培桂堂、德馨堂、世職第等,均為府第式土樓,其廳堂的“四點金”木柱、橫梁的“木瓜騎筒”、斗拱結構及廳口屋頂?shù)摹袄坠铩,代表了明末至清代各個時期的土樓建筑特點,裝飾的石雕、木雕,內容豐富多彩,雕刻技藝精湛,極富歷史、藝術、文物價值。和興村各姓氏還遺存舞獅、龍燈、鼓子燈、竹馬燈,以及獅鼓、五色鑼鼓、十班調、各式拳路、耙頭,鉤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工藝有田段卷煙、塘廈麥芽糖、塘廈番豆等。
和興村境內有高陂橋、銅鼓山、銅鼓湖、石麟山等風景名勝,其中高陂橋最負盛名。高陂橋附近時明清時期太平里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太平巡檢司駐地。境內盛產煤炭、石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