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白下” 兩個老地名不會消失 [2]
[2013-2-25 23:35:15]
關鍵詞:下關
南京北大門 承載著輝煌和血淚
一提起下關,住在熱河南路的老南京,津津樂道這里的繁華景象,回憶起他們祖輩在此經商、運輸、貿易的趣事,以及他們曾在四周的中山碼頭、下關火車站、下關電廠的見聞,薛光說,其實,古代的下關更有名氣。
原來,下關不僅是區(qū)片名,自古就是關隘名。薛光介紹,下關地處南京市區(qū)西北部,北臨長江,南依古城,南京母親河秦淮河從此境內匯入長江。此處江面相對狹窄,水深流緩,是一個天然良港和水陸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南京的北大門。早在六朝時,古人就在此設碼頭,稱為白石步,有“東晉以后江津要地”之稱。宋元時期,這里作為關隘,建有漕糧倉庫、驛傳水站、龍灣都船場、水軍船寨等,是官商水運和修造船舶的要地。至明代,因沿江設有三關,此地地處下游,故名下關,負責征收本地區(qū)商販的稅,如牛、羊、豬、瓦及竹木交易稅、地皮稅和船稅等。
這里還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始發(fā)地。下關北面的草鞋峽,曾是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試航處和訓練場,下關以南的三汊河口,還建有“龍江寶船廠”,明朝官家在此開廠造船,一直延續(xù)數百年。到了近代,下關更是銘記了多個中國近代史大事記,經歷幾多磨難。1842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就是在下關江面英艦上簽訂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下關地區(qū)是日軍進行南京大屠殺的主要刑場之一,數萬中華兒女在此慘遭殺害。1937年12月13日起,下關境內先后發(fā)生草鞋峽集體屠殺,魚雷營、寶塔橋集體屠殺,中山碼頭集體屠殺,煤炭港集體屠殺等慘絕人寰的重大歷史事件。1947年,民國政府在此建造多座遇難同胞紀念碑,銘記歷史,寄托哀思。
讓人記住下關的,還有它境內的風景名勝。重陽節(jié),城北人喜歡登上幕府山。明初建有靜海寺、天妃宮。天妃宮有一碑座龜趺,俗稱烏龜,人們于農歷三月廿三紛紛到此燒香祭神,形成“三月廿三烏龜爬下關”,有了熱鬧非常的廟會,F在,這里是市民晨練游玩的好去處。
民國時期,下關開始作為行政區(qū)片。南京解放前為第七區(qū),新中國成立后,于1950年改為第六區(qū),1955年更名為下關區(qū),后來,一直用到現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