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zhèn)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主體建筑有仁和樓、得月樓、茶樓、惠風石坊、徽園第一樓、過街樓、古戲樓等以及鑲嵌其間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樓百余間,是展示和體現(xiàn)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筑。徽州“一府六縣”格局始于唐大歷五年(770年)。自從晉太康元年(280后年)新安郡轄黟、歙、海寧、黎陽、遂安、始新六縣以后,歷有變動。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陽縣并入海寧縣,新安郡轄歙、黟、海寧、遂安和始新五縣。梁普通三年(522年),劃吳郡壽昌縣歸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分海寧、黟、歙三縣各一部分置黎陽縣,四縣劃出新安郡置新寧郡,治所海陽。陳天嘉三年(562年)新寧郡并入新寧郡,轄歙、黟、海寧(黎陽縣
斗山街位于歙縣城內(nèi),因依靠斗山得名,為文化歷史名城一級保護區(qū).徽商故里棗斗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體的旅游文化景點。建于明清時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古井、罕見的木盾牌坊一“葉氏鹵節(jié)坊”等等,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向你娓娓講述著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悠遠,宛如再現(xiàn)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歙縣徽州古城城墻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時代為隋—清;罩莨懦俏挥诎不帐∧喜奎S山市歙縣縣城徽城鎮(zhèn)中心,東北與績溪縣和浙江省臨安市交界,東南與浙江省淳安縣、開化縣毗連,西南與屯溪區(qū)、休寧縣相鄰,西北與徽州區(qū)、黃山區(qū)接壤;罩莨懦且恢笔腔湛、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nèi),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建于明、重修于清的歙縣古城,分內(nèi)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歙縣從唐宋以來共建了400多座牌坊。歙縣徽州古城城墻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豸繡重光坊位于大北街朱家巷口,建于明崇禎年間,坊雙柱單間三樓,寬4.08米,高9米,型制簡樸。東西額枋分別鎸楷書“豸繡重光”、“龍章再錫”四字!磅衾C”指身為御史,“龍章再錫”指江秉謙曾含冤,后恢復品秩。其下均鐫贈文林郎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江應曉,庚戌進士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江秉謙。江應曉、江秉謙均為歙縣人,崇祀鄉(xiāng)賢祠。這是一座平反冤假錯案、恢復名譽的牌坊。豸繡重光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葉氏貞節(jié)木門坊位于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葉氏貞節(jié)木門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含貞蘊粹坊位于徽城鎮(zhèn)大北街,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為四柱三間三樓沖天式石坊,寬6.6米,高9.4米。青石梁、柱上細刻錦紋,字牌上 書-“含貞蘊粹”,為“旌表吳廷遴妻孫氏貞節(jié)”而立。下梁在抗日戰(zhàn)爭時被日機空襲炸裂,F(xiàn)在下部被砌入居民家中,四周被房屋包圍。也稱孫氏貞節(jié)坊。含貞蘊粹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白樓位于太平古橋西側,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jīng)之地。該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筑,樓內(nèi)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牌,古今名人楹聯(lián)佳句。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游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紫陽書院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時代為南宋。紫陽書院是由郡守韓補始建于南宋1246年,為全國著名書院之一的紫陽書院,宣揚朱熹理學思想為主旨。如今,在此書院基礎上建立了歙縣中學,古代書院的書香飄流至今。紫陽書院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大廳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楊家大廳,據(jù)傳始建于先祖楊寧。楊寧,歙縣城中人,字彥謐,明宣德五年進士,歷任江西巡撫、禮部尚書。楊家大廳據(jù)說木雕不錯,可惜屬私人所有不對外開放。楊家大廳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氏節(jié)烈門樓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黃氏節(jié)烈門樓,建于清順治七年,門樓上刻有“旌表清故儒童吳沛妻黃氏節(jié)孝之門”,以旌表一位因--殉夫吳沛童生的黃氏少婦。黃氏節(jié)烈門樓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曹氏二宅是清末民初徽州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積994平方米,工藝精湛,保存完好,磚、石、木雕精美。曹氏二宅屬古徽州府城內(nèi)的建筑,真實地保存了徽州文化的歷史信息,對地理、人文、建筑等,具有綜合研究價值。曹氏二宅位于徽城鎮(zhèn)打箍井街,建于民國。座西朝東,二宅壁聯(lián)。南宅二進三開間,面闊10.7米,進深12.9米,占地面積約138平方米。前有小院,下堂有廂房,天井兩側有廊,雕花屏門裝隔。上堂為統(tǒng)間,有樓,磚、木、石雕精美。北宅二進三開間,面闊10.7米,進深13.2米,占地面積約136平方米。上下堂都裝廂房,木雕稍遜于南宅。2004年,全堂落架大修。2004年,被公布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打箍井街4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和社區(qū),時代為清。打箍井街4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斗山街37號位于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代。斗山街37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斗山街30號位于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代。斗山街30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南;輳R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鮑家莊,時代為明。城南;輳R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王世杰宅位于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民國。王世杰宅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下姚祠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時代為清。下姚祠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節(jié)烈祠位于徽城鎮(zhèn)上路街,時代為清。節(jié)烈祠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汪中怡宅位于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汪中怡宅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潘婉香宅位于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潘婉香宅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葉家大屋位于徽城鎮(zhèn)大北街,時代為清。葉家大屋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忠護廟位于徽城鎮(zhèn)漁梁,時代為清。忠護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胡氏節(jié)孝坊位于徽城鎮(zhèn)琳村,時代為清。胡氏節(jié)孝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崇一學堂舊址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小北街,時代為清。崇一學堂舊址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思政堂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時代為清。思政堂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歙縣獅子橋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時代為明、清。歙縣獅子橋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許家廳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許家廳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新安關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街,時代為宋。新安關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州遺址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時代為新石器。遺址文化層深約2.5米,分5層,第一層為地表土,第二層為唐宋時期堆積,出土有殘碎瓷器、瓦塊等,第三層出土有陶器、石器和少量小件玉器。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有少量泥質(zhì)灰陶和印紋陶,紋飾以繩紋為主。主要器類有凹圜底繩紋罐、斝、帶流罐等,罐類器物常常在口沿部位設綰。鋬石器有鏃、段石錛、斧、刀等,其中一件石刀上陰刻夔紋圖案,極為規(guī)整。第4和第5層出土遺物豐富,二層差別不大。石器數(shù)量達100多件,有鏃、半月形刀、犁、矛、斧、錛鑿、網(wǎng)墜等,部分石器僅一面磨光。陶器仍以夾砂紅陶最多,其次為夾砂灰陶和泥質(zhì)磨光黑陶,絕大多數(shù)素面,僅在少量器物上飾有刻劃紋、弦紋和附加堆紋。主要器類有鼎、豆、壺、罐、缽、簋形器和缽、器
白云禪院位于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時代為清。白云禪院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氏世科坊位于徽城鎮(zhèn)中山巷,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雙柱三樓,寬2.6米,高7.25米,整座石坊不事雕琢,樸實無華,四塊靠背石下置四只橫臥石獅,卻是在牌坊建筑中少見。字板上題刻明永樂至清乾隆年間(1403--1795年)城內(nèi)吳氏15名舉人、進士的姓名。現(xiàn)保存良好。這是為吳氏家族立的牌坊,表彰家族文人輩出,屬于功名坊。吳氏世科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鮑氏節(jié)孝坊位于徽城鎮(zhèn)上路街,時代為明。鮑氏節(jié)孝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柏臺世寵坊位于徽城鎮(zhèn)新安門內(nèi)側,時代為明。柏臺世寵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和街鐘樓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和街,時代為民國。中和街鐘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倫堂與縣學甲第坊位于黃山市歙縣,年代為清。2019年,明倫堂與縣學甲第坊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集和堂藥店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和街,時代為清。集和堂藥店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門石洞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人民路,時代為民國。南門石洞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汪采白墓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披云峰,時代為1944年。汪采白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16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清。中山巷16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7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民國。中山巷7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6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民國。中山巷6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5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唐以后。中山巷5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9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清代。中山巷9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10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清代。中山巷10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12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清代。中山巷12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宜振堂及漪瀾軒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時代為民國。宜振堂及漪瀾軒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14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民國。中山巷14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巴道復運輸過塘行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時代為清。巴道復運輸過塘行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19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明。中山巷19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鄭子權公館,占地面積800平方米。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成都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現(xiàn)圍墻外沿;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范圍四周外延10米。
縣學甲第坊位于徽城鎮(zhèn)城東路,時代為清?h學甲第坊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元和堂藥鋪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時代為清代。元和堂藥鋪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吊腳木樓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時代為清、民國。吊腳木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徽城大夫坊位于徽城鎮(zhèn)上路街,時代為明;粘谴蠓蚍槐还紴榭h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巷8號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時代為清代。中山巷8號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葉挺囚禁處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中山巷3號,1941年1月發(fā)生“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長葉挺被俘后被押至歙縣,關在商人程灼如宅。后轉送上饒。現(xiàn)保存良好。葉挺囚禁處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